传承红色基因,讲好红色故事,大家好,我是本期电台主持人陈晓莹。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遵义会议的故事。
1934年10月,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后,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,被迫进行战略性转移,从而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。
此时,总结经验教训、纠正“左”倾错误路线刻不容缓。1935年1月7日,红军攻克黔北遵义。一个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转折点,一场关乎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会议在遵义召开,中国革命的历史在此转折!
1935年1月15日,中国共产党党内随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领导人、各军团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相关重要人物共20人,围坐在此,共商大计。会议中心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和长征初期失利的教训。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,遵义会议连开三天。
1月17日晚,会议作出了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,取消长征前建立的军事指挥权“三人团”等决议。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开端,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拨正了中国革命航向。
此次遵义会议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,同时遵义会议亦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。
遵义会议上,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,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,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,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,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。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,挽救了红军,挽救了中国革命。
遵义会议后,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,根据实际情况,灵活变换作战方向,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。从1935年1月末到3月下旬,红军四渡赤水。1935年5月,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北上,彻底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,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意义的胜利。
遵义会议是在前有重兵堵截,后有大军围追,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,而又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,第一次由党独立自主召开的重要会议。党运用自己的力量,解决了当时迫在眉睫的军事路线问题,调整了党的领导机构,从根本上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。
在现在的遵义会议会址小楼的对面,是一幅巨型石碑,上面刻的是毛泽东的著名诗篇《七律·长征》: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这首诗再现了红军万里长征的艰难历程,歌颂了红军不怕困难、百折不挠、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。
编辑:陈晓莹